发布时间:2024-11-13
浏览次数:
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15日电 福建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博物馆始建于1983年,围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医学科学知识、传播医学科学思想,打造具有医学特色科普品牌。近年来,福建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博物馆先后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首批推介优质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
博物馆紧紧围绕以生命科学为主题,系统展现生命奥秘。分为组织胚胎学、解剖与病理学、病原生物学等展区,珍贵标本1700余件,全脊柱等3D打印标本、肝硬化等 PVC标本、心腔结构等塑化标本40余件,拥有可互动触控一体机、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心肺复苏培训急救人等科普仪器,蕴含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3周的胎儿”“24周的胎儿”……社会民众可通过真实的人体标本,直观感受生命起源与意义。血管、神经的走向,肌肉运动时的状态等,可通过触控一体机旋转模型,全方位感知人体内部构造奥秘可全方位感知人体内部构造奥秘。博物馆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科普工作,积极参与“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工作日”、省科协组织的“科普赋能双减”嘉年华等大型科普活动。同时,博物馆全年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参观,年接待量8000余人次。
博物馆积极挖掘馆内展品教学思政元素,精心打造《生命科学概论》实践课程,除在馆内提供生命科普讲解外,也主动前往中小学课堂实地开展科普教学活动。该门实践课已获福建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起,每学年组织学院副教授以上专任教师团队赴福州一中开展授课,结合高中生现有知识水平与特点,教师集体研讨,围绕生命医学主题,以器官系统为主线融会贯通医学各学科知识,精心设计了《压力与应激》《我的记忆去哪了》《缺氧离你有多远》《生命的起源》等系列课程内容,涵盖了生命起源、遗传与变异、复杂人体系统、疾病预防与治疗、生物多样性与医学伦理等,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生命科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博物馆深入推进科普进企事业、社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将科普资源搬到社会一线。米博体育入口从生命起源、器官发生发育及急救培训等方面,向社会民众科普生命科学相关知识,介绍群众关心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如博物馆依托福建省高校脑老化与神经变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开展了“大脑奥秘”主题活动,现场讲授“大脑长啥样”“神经科学教你提升记忆力小技巧”“运动锻炼能让大脑变聪明”等知识,讲解大脑结构、功能及运转的奥秘,激发青少年对脑科学的浓厚兴趣。现已与福州一中、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福州市信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兴业银行零售平台部客户服务中心等10余家单位签订了科普共建协议。2023年以来,博物馆赴福州一中、兴业银行、福建省直屏西幼儿园北山分园、福州市儿童福利院、福建省科技馆金洲社区、闽侯县南通马腾村小学等单位,开展20余场主题科普活动。
博物馆依托基础医学院教学、科研优势,建立了一支涵盖病原、解剖、组胚、病理等学科的学院科普专家队伍,具体负责原创科普内容创作、科普内容选题、脚本审核等专业化指导工作,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医学特色的科普视频。如发布在科普中国网站——福医健康科普基地视频号的《的奇幻之旅》《叶酸那些事儿》《脸红的背后》《疼痛难忍、无需再忍》《远“红颜杀手”之魔爪、助乳腺健康之完美》《手牵手同牵红丝带,心连心共防艾滋病》《通过正规渠道检测艾滋病感染》《HIV暴露后预防(PEP)—艾滋病暴露后紧急自救》等科普视频。
专业师资是推动生命科普教育的核心力量,博物馆依托基础医学院,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70余人,其中6支省级教学团队,已建成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0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7门省级精品课程;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消化道恶性肿瘤)、2个省重点实验室(肿瘤微生物学、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原创科普内容创作指导、专业能力培训等方面,均为生命科普工作提供了专业保障。2011年成立生命科学博物馆志愿讲解队,每年通过三轮考核招收新队员,目前已建立一支专业教师指导下、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讲解服务队伍,共计57人。学生讲解队成员积极参与到博物馆的各类科普活动中,他们不仅在馆内为参观者提供专业的讲解服务,还“走出去”到社区、学校开展科普讲解,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
未来,生命科学博物馆将继续秉承“传承科学精神,普及生命知识”的宗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做出更大的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