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博体育

16644956026

米博体育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米博体育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全球教育变革背景下的高水平米博体育入口教师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24-11-27

浏览次数: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对能够产出高质量教育成果的体系也格外关注。特别是影响较大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或其他国际成绩指标的定期发布,往往容易引发各国对保持教育竞争力乃至经济竞争力的焦虑,同时也成为其改进教育模式、课程教学或招考制度等方面的动因。

  作为教育改革议程的一部分,许多国家都把教师队伍建设视为提高学校与教学绩效以及改革教师职业的政策杠杆,中国亦然。2024年8月26日发布的《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为何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其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其目标又如何实现?这些问题值得进行深入思考。

  自文艺复兴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分别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引领了科技创新的潮流。为了应对科技竞争,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我国于2016年5月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目标。教育强国应该具备全过程的教育公平、高质量的教育水平、适切性的服务能力、可持续的发展潜力等特征,能够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建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并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能够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一起重新构思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其中提到了未来存在多种可能性,特别在几个关键领域极有可能带来破坏性转变:一是地球危在旦夕,但脱碳和绿色经济转型正在推进当中。二是过去十年中,民主治理出现倒退,由身份认同驱动的民粹主义情绪抬头。三是数字技术蕴含巨大的变革潜能,但我们还没有找到将这些技术潜力转化为现实的路径。四是随着人工智能(AI)、自动化和结构转型重塑全球就业格局,创造以人为本的体面工作将成为更加艰巨的挑战。①显而易见,这些挑战是全球性的,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影响深远,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可能会危及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基本生存问题。

  在我国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中,既有上述类似他国之处,更有自己独特的问题。如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怎样持续巩固“双减”实施成效,并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怎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彻底摆脱“五唯”现象对教育的束缚等?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积极应对上述问题仍有待于一批高质量专业化教师在实践中攻坚克难、各个击破。事实上,很多问题之间都是有关联的,上述这些问题背后都指向要创造适合的教育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复杂问题的核心素养,应对来自经济全球化、科技化、市场化等时代之变对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概括而言,这些重要挑战或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列出了用人单位期望员工具备的前十大核心技能,依次为: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弹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内驱力与自我意识;好奇心和终身学习;技术素养;可靠性和注重细节;同理心和积极倾听;领导力和社会影响力;质量控制。②可见,创造性思维、分析性思维以及技术素养将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三大能力支柱,成为跟工作、生活密切相关之技能的核心。

  第二,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对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团结意识至关重要。少数学生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对此,应完善顶层设计,构建横向贯通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历史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纵向贯穿大中小幼各学段的教育体系。各大高校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抓住“拔节孕穗”关键期开展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第三,关注学生全球素养的提升。新时代以来,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行动方向,中国先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米博体育网址全球文明倡议等,为因应时代挑战凝聚广泛共识,提供了合作平台。因此,年轻人的跨文化理解与交往能力尤为重要。201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机构发布《PISA全球素养框架》,认为要培养青少年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上述素养,让其将来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国际事务的相关工作。

  第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需求。如今,基础教育普及率通过立法得到保障,各类教育资源愈发丰富,并通过技术的赋能而不断扩大其共享范围,让老少边穷地区能够分享教育发展的成果。2021年9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回到教育的未来:OECD关于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描绘了未来教育的四种图景,分别是:学校教育扩展、教育外包、学校作为学习中心、无边界学习。③无论是哪一种,都预示着学生选择权的增加,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选择学习路径和方向,从而追求自我价值。学校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

  第五,促进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对人类交流交往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应用于从教学设计到学习评估的各个教育环节,推动教育变革不断深入。但当缺乏技术伦理的考量时,就会出现技术对人类过度控制的问题,表现出“双刃剑”效应。2023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教育监测报告《技术运用于教育:谁来做主》,就明确指出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应该是支持而非替代更不是取代的关系④,需要捍卫人的主体性,认真思考人与技术如何相处的问题。

  第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即实现以义务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为此要统筹考虑必需的基础资源、实施的工作焦点和有效的技术手段,即要扩大教育资源的供给总量和优化供给结构,缩小义务教育在区域、城乡、校际、群体等方面的差距,其中就包括优秀的师资资源的合理配置;持续巩固“双减”的前期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后服务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

  第七,进一步落实生态文明教育。教育应更多地关注生态文明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其中最关键的是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在课程设置、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环节的融入,不断创新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形式,使学生更好适应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两个基本标准:一是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利他主义精神等。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们的培养目标,即“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党的二十大根据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这些要求皆指向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第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引导学生回到探究学科知识的本身。根据2018年PISA的评测数据,中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领域都成绩斐然,分别获得了555分、591分和590分,是参加测试的79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名,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一成绩是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换来的。据调查,米博体育网址中国学生平均每周校内课堂学习时间是31.8个小时,排名第4;阅读、数学和科学每周学习时间是4.6小时、5.0小时和5.5小时,分别排第7名、第8名、第3名。用分数与时间之比算出学习效率,可以发现: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学习效率排第44名,数学排第46名,科学排第54名。⑤以上数据仅调查了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如果将全部学习时间计算在内,中国学生每周平均学习时间达到57小时,远超参赛国家学生每周平均学习时间44小时。当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题海战术和无休止的学习时,可能影响学生在学习之外的发展机会。

  一项关于大学生学习的研究调查了大学前教育经历对其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投入和学习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仅通过高考成绩难以预测学生进入大学后是否会有所进步。高中时期的成绩与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投入、教育收获和在校满意度呈负相关。如果高中教育一味追求考试分数和成绩排名,将对学生大学阶段的整体教育经历和收获产生消极影响。研究指出,丰富的高中教育经历对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收获和在校满意度更有贡献。这种丰富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有机会参与社会性学习,例如担任班干部,学会与人沟通、与人交往、处理问题等,这些将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作用;二是有机会参加学科竞赛,除了追求功利性目的外,准备和参加竞赛的整个过程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⑥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回到探究学科知识的本身。

  回到教育实践的现场,不难发现教育教学呈现出如下特点:一些教师教学侧重于传递既有知识,一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割裂,一些学校教育片面且急功近利。这种现象恰恰凸显了一些教育单位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情况。

  第二,将家国情怀培育作为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的起点。家国情怀是学生内心深处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气和决心。公共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纠正自私、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的行为,唤起对家庭以外的其他人的同情,增强民族主义情感,并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⑦

  少数学生倾向于信奉优绩至上理念、崇拜竞争逻辑,最终追求个人的成功,他们深信只要努力和勤奋,就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可以通过教育改变个人乃至家族的命运。这种观念的逻辑在于无视其他条件,单纯地相信努力和勤奋能够带来成功的结果。

  单一赛道的成功可能会导致过度的竞争。通常所言的竞争具有激励功能,其底层逻辑就是把成功的标准单一化,进而鼓励每个人在这个单一化的标准前比较,最好还将每个人的“成果”呈现为具体的数字,使其被统一的目标所牵引。对于那些不想成为失败者而又居于落后地位的人,竞争的存在对他们就可能产生激励作用,但竞争又是双刃剑,人们往往难以追求双赢。

  第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不是“拔”,而是“创新”。在智能化的社会里,人的学习深度、学习能力、学习倍数难以超越机器人,因此,应当把创新精神放在人才素质培养的首位。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就明确提到要从学习态度、学业水平和创新精神三个方面来考察学生的学业发展质量,“创新精神”体现在“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有信息收集整合、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有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有兴趣特长,注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

  拔尖创新人才的重点不是“拔”,而是后期培养,而培养的难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动机。研究表明,对于不同学段或者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采取有差异的培养手段,在学前和小学时期,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玩耍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的动力。在青年时期,要培养学生(包括中学生、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激情。成年时期则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对照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身,教育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呼唤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来负起责任。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是立德树人的关键,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势在必行。教师专业化成长不仅对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和竞争力。在教师教育领域,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应具备深入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掌握实践所需的多种教学策略、能有效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式教学方法,以及反思教学实践等。

  但是,在教师教育的组织和结构层面,不同国家的教育模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的教师教育可能同时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归根结底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理想教师”的信念、既定的政策程序以及教师候选人的潜在可用性的理解不同。在我国,教师肩负着社会责任,如荀子所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教师队伍建设与社会稳定有序、国家兴旺发达有密切关系。张载经典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仅是其个人一生为学的写照,更是千百万学者名师的精神呈现。教师作为社会价值的代表者,他们的职责远不止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成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良好道德的传播者。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希望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之内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指出了教师要承担起对待国家、对待社会、对待职业、对待学术、对待学生和对待天下六个不同对象的责任,这种对教师的理解完全超越了很多国家仅从“专业人员”来定位教师,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气度。

  为了更好地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化解时代之变给教育带来的诸多挑战,解决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和发展的全过程,以教育家精神为教师队伍铸魂。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和传承教育家精神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包括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对学生的全面关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情,对教育创新的持续追求,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担当,对社会道德的率先垂范,对人类发展的深切关注。为此,要定期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不断增强教师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推动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探索编制教育家精神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教师表现的观察与评价来引导教师合适的行为限度,让所有教师既培养好每一位学生,也做好自己。

  第二,鼓励教师进行反思性实践,切实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在教育数字化的过程中,“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水平越高,表明教师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越高。其实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将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技术知识深度融合,从而把学科知识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为此,可以定期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特别是加强教师在数字教育、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鼓励教师进行反思性实践,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建立教师之间的共享和合作机制,通过教学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奖励在教学创新和学生学习成果上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对其他老师产生带动作用。

  第三,深化发展性教师评价改革,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改进。制定全面、客观、公正的教师评价标准,涵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突出教书育人能力、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等内容。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同行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形成多时空、多视角、多层次的评估体系。重视过程评价,不仅关注教师的工作结果,也要关注教学过程和方法,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和改进。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活动、学生反馈等进行检查和评估。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和晋升机会。同时,对于评价结果不理想的教师,提供反馈和改进的机会,必要时实施约束措施。

  第四,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统筹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此,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特别是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通过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让部分学校之间的教师资源得以共享和共同发展,为县域师资配置的均衡化创造坚实基础。在更大范围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实现教师从单位人向系统人身份的转变,为区域教师资源的优化提供政策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进行远程教学等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的共享,助力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和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

  第五,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队伍国际交流合作。建设教育强国,要持续推动教育的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在教师培训中加入国际教育的内容,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组织国际文化节等文化交流活动,在实践中增进教师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了解。将弘扬教育家精神纳入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教育组织的活动,深入阐释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积极参与教师教育国际标准制定,扩大中国教育方案和标准的影响力。建立国际教育资源库,收集和分享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发展在线教育平台,提供国际化课程,扩大教育覆盖面。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组织跨界学习视域下高水平综合大学教师教育的运行模式研究”(项目编号:BIA230166)阶段性成果】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年,第3页。

  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窦卫霖、张悦晨、王淑琦译:《回到教育的未来OECD关于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年,第5977页。

  ⑤吴单:《国际学生评估最新结果:我国学生学习时间长但效率低》,《南方都市报》,2019年12月4日。

  ⑥赵琳、王文、李一飞等:《大学前教育经历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兼议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年第3期,第3544页。

分享到

  • 企业名称:

    米博体育

  • 热线电话:

    400-120-8981

  • 公司地址:

    米博体育有限公司

  • 电子邮箱:

    https://www.cn-xiongshi.com

关注米博体育

Copyright © 2018-2024 米博体育·(中国)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xml地图  txt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

TEL:14760099163